省流
高考后学车拿驾照;大一至大二参加“自学考试”,提前一年完成学业。期间寒暑假去不同岗位实习,看自己适合深造还是做哪个岗位。大三决定工作还是考研;最好大四成定局面。
缘起:四年了,似乎学了很多,又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幸得一工作,但又弗如己心远甚(要加班)。开心、迷茫、煎熬、自醒地麻木。又想起某处自己的帖子,又失了信用。好为人师,却无资格。自恋?自迷。
下面分别从我各阶段的心路历程和经历感悟。我会尽可能呈现我认为该向可能潜在平辈用户的经历。希望浏览者起码能在心里取笑一下我这个账号,我也算没有白费码字的功夫了。
高考之后的无聊时光
高考,甚至说高考之前。有的父母已经规划好他们孩子的高考后的生活了。在5月底报名驾考体检。等6月8日后,直接夜间冲刺几天,再去考科目一。直接实操科目二。马不停蹄地连科目三。最后过科目四合计时间最快一个半月即可。
那我呢?高考后因为无聊1个月才“被迫”体检报考。可惜科目二和科目三并没有一把过。耽搁了时间,反而大一暑假才拿到驾照。
大一的始悔
大一刚开学的15天军训,我就不赘述了。了解到学校有“自学考试”(提前和上一届学长考相同的科目,如果卷面分超过及格分数即可获得学分,从而在日后你这一届的相同科目安排的课程可以不用上。当然,即使失败,也不影响什么。只是没学分,后面正常跟着“培养计划”上课考试就行)我不以为然。只想跟着什么大部队,不远成为“鹤立鸡群”。现在想想,还不如吃吃高中的老本,早学晚学,不如现在就学。起码是一次没什么成本的试错机会。有点用处的是还加入了一个社团,起码还认识除了自己宿舍之外的处于现实中的人。仅此而已。不过大一的水课程,我认为只是延迟我们修够学分、提供“吸血师”的岗位的手段罢了。
我觉得大一的寒假还是太短暂了。寒假的通例一般就是长辈下询:“在哪读书?、考了多少分?、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打算从事什么工作?”。看似很关心你,但问到一些和你专业/兴趣相关的就职出路建议,专业深度稍微多一点的,啥都不会,全是那些他们的人生哲学。对自己毫无帮助。当然,可能是我太“传统”了。即使是没啥意义的“训导”,我也要陪着笑脸,给老一辈一些反馈就是了。我的建议是,没有话你可以不说,冷场了,似乎显得我不尊重长辈。你如果真的关心我,你就把你昨天做的“功课”(我们可能的共同话题)来尊重我,而不是我来迁就你几十岁的人。
大一暑假并没有真正规划过,只是一味地在玩罢了。当然也就考考驾照就是了。
大二的迷信
大二,迷信了“不进课题组,可能就写不了毕业(设计)论文了,要尽早进”的论调。找了一个捡漏的课题组,被忽悠搞“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小论文。那我试试就做呗。真的见证了导师“导了,又没完全导”(只是一周才来实验室一次,没咋教过俺,就只是领衔挂名)。那时我还很嫩,像头老黄牛,大二暑假还留校帮他们做预实验。现在想想,俺还不如当时去找实习或者去打暑假工,增长一下见识算了。最绝的是,我自认为劳苦功高,一听说当时还有一个大三学长,而且他还要考研。我就知道我的劳动成果直接被拱手“送给”学长了。而且还没啥技术能学,我三推了研究生师兄的挽留(哪怕是他当时承诺,只要留在课题组,导师包毕设),直接离开了课题组。当时爽了不过一周,我又担心我的毕设了。Emo了一个多月,后面直接麻木了。
想找实习
大三,我觉得没啥好说的。因为课程数量不多,但考得深。但我去我当时认为的“校招”(校园招聘会和双选会),我只能说是校企合作的演戏环节,因为根本没有哪个学生收到offer(实习录用通知书),就是走个流程。当然,可能是我认识的人很少导致的错觉。
自己找的实习,才有可能是真的。
学校课程设置是真的服了,大三下明明课程不多,非要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还要上三天的课程,弄得我实习都找不了。(因为实习工作日至少到岗3天)
大四上期末考完试后,只能说运气好,(因为有朋友的内推),也是唯一一个校外实习offer。(因为校内实习就是进课题组,我当时也没课题组可进,毕竟都被内定了,没有空闲的课题组名额了)我那时心想,我在校外实习好歹有个实习经历,起码写在简历上,其他企业还认。学校的所谓“校内实习”,哪个企业鸟我呀?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实习的企业说实习满6个月“可”转正,我就真按他说的,实习了6个月,然后就被“解雇”(转正轮不到我,不是我能力问题哦)了。我仍记得当时同事和上级对我的评价是“目前遇到最优秀的实习生”(因为之前实习的没几个是本科的,而且我三个月就能独自上手了,嘻嘻,这也算我自傲了几个月吧)反正实习还能拿到我自食其力的第一桶金,那段时间,我还是挺开心的(因为不用担责)。
短暂但紧绷难顶的“待业”
然后?然后就是失业(但辅导员认为我是“待业”)2个月,现在在要几乎周周加班的黑心企业当牛马了。辅导员老开心了,因为我能帮她冲就业率。好呀,搁着对数据负责,对个体的前途不负责地这么明显是吧。
现在打算?打算学到东西,直接跳槽去新的不用加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