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论坛好像有一周没人来吗。
最近状态很差,暂时没心情写长篇日记,其实什么都不想干,特别失落。有很多人文因素,而且生存难度变高。
不过我自己比较排斥在茶馆直面讲,事实上我已经不是学生(社会职业),所以根本没有保护罩。
嘛,主要是不喜欢打破氛围,以及我的语言模块确实有点老化……
阴差阳错就去找了一些老游戏玩,本来是想找在线模拟器玩逆转裁判的,
没想到也找到一些老flash游戏,感觉有小时候玩4399的感觉,虽然应该是短暂的,还是感觉入迷。
其中我发现了当年IBM宣传开发者大会所制作的密室解谜系列游戏 —— IBM代码
说起来这部老游戏的画风独特,其开局都会附上一副美式风格的办公室漫画,那是IT和白领流行的年代
我记得大概10岁的时候我就玩过但没有通关,虽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偏差,但游戏内元素还是很深刻。毕竟真的算是折磨级别的难度。很有可能是当年闲着无聊搜IBM找到的,没想到又在发童年牢骚了
IBM代码系列一共有五部作品,均是以2006年的开发者大会为背景的挑战性质游戏,通关后可以注册抽奖6折的IBM北京讲座门票,还有高手论坛和类似排行榜系统的设定。(当然现今已无作用)
游戏操作方式有点类似深色房间系列,不过交互体验就是真的一言难尽,以至于让人怀疑这是否经过IBM检验之手……但当年密室游戏的热潮应该是越难越烧脑。
由于是FLASH制作的伪·3D游戏,游玩时转换视角还会伴随着强烈的眩晕感,我感觉仅次于半条命(原理不同,性质类似)
也是现在长大后才知道这游戏里放的笔记本电脑全是ThinkPad X40 Tablet系列……实在是奢侈的装备,但外企想一想也算合理。。(小时候最初玩这个游戏还是在E40上呢……)
曾经发过帖子,据一些70后旧友回复,X系列Tablet在当年一套房的价格。不过很难说我现在的价值观能否跟70后正常交流
虽然细节上对比有很多错误,但即使是PC业务卖给lenovo的也不应该是版权因素,所以……还是美术敷衍了。不过第五部的细节就精致很多了,修复作画问题,虽然还是没有小红点(汗
另外还发现一些稀奇的事物,比如说三角国标插座和魔方转换器居然在那个年代就有了,当年我记得家里还在用万用插排。
最值得吐槽的,还是游戏内线索居然用的是百度贴吧跟CSDN博客以及当年的体育新闻作为载体……其实就是IBM为宣传创建了几个网络平台帐号,后者尚可依存,但前者贴吧当年的记载早已消失无踪了。
在单机游戏引用互联网外部内容作为核心线索不加解释可以算是大忌了。不过这系列游戏本身的性质是就是互联网广告,当年应该是嵌入在各家网站上传播的,说是网游倒也无可厚非;但时隔快二十多年,还是令我有很多感慨。
超前的利用了互联网的检索能力作为线索传达,可以说早期的社交媒体多元运营以及小程序H5游戏模式的雏形。
尽管在现在的眼光来看仍有不少缺陷,倒也是藉此从中窥见早期信息时代的一些事物。时过境迁,很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但似乎在最本质的功能性来看,也只是不断地更替,20多年很多事情至今在本质上的逻辑没有很大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