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盛大终归于腐朽,这就是现实,光是生老病死的宿命就决定了很多事情,回不去的何止是时间
先有问题,再有理论。首先我想先明确所谓“逆转时间的公式”,其原因及目的。
养了十几年的小狗死了,很怀念在一起度过的时光。看打比赛的人不再年轻,操作下滑,慢慢退役,一代新人换旧人,看着陌生的赛场不禁感慨从前……。珍贵的回忆本身就是时间的礼物,这是现实之所以为现实的必然,
我们需要逆转时间的原因,是为了那些不应该怪罪于时间的事情,以及可以顺着记忆找回的那些感动
不用在一个早晨烧掉所有的昨天让自己脚步轻盈,现在和过去并不是鱼与熊掌,曾经的感受,一直都紧握于心才对。
那么正式开始论述
参数:身份
现实是有由身份而形成的氛围的,高三备考,排队途中拿本书来看并不奇怪,小孩子童言无忌当然无可厚非,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理所当然”的事,只是身份会发生变化,或者模糊。两三年没见,我们还可以算亲密的朋友吗?我还可以算小孩吗?当我们顾忌,怀疑的时候,由身份变化带来的隔阂就已经有了。身份的变化可以很明显,比如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等,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感知哪一次就是最后一次了,比如最后一次打开电视机
前置理论:情感界定之理
这个我说过,它在此公式中,在某些情况会有作用,什么情况之后再说
Lchrise 有的人喜欢吃苹果,那么,在这个人第一次吃到苹果之前,他喜欢吃苹果吗?
肯定也是喜欢吃苹果的啊,只是这个人没吃过苹果,还不知道他喜欢吃苹果而已。
同样的,对于@#%¥,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过,我一定对@#%¥抱有某种确定的感情
要么是喜欢,要么是讨厌,要么是其他的什么,比如可怜,嫉妒,羡慕等等之类的,总之是确定的感情。
虽然在那贴里,后面经过了我的一定扭曲,但这里不需要。
我想说,情感的界定不在于物,而在于人
苹果依旧是苹果,曾经喜欢的动漫也一直没有变化,
然而小时候有零花钱想着买零食的冲动,那时候看那些中二热血动漫的冲动,现在大多归于无感,甚至厌恶
而曾经无感的某些东西,也许现在很有兴趣
这是我们在经历,拥有“现在”的证明之一
重要(基本)事实一: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重要(基本)事实二:第一次的某些体验只能回忆(也许),但第二次,第三次的感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应相似
重要(基本)事实三:人无时无刻都在遗忘,尤以当时的所思所想遗忘的最为迅速与彻底,
逆转时间的公式,应该是个方程组,我想分情况说明
分为:自我失去和改变的情感,与他人的链接之亲情,友情,及爱情。
首先是自我失去和改变的情感,不过这也可以进一步细分
这很大程度是由于身份的变化,事实上,初三和高三有很大区别吗?但大一就和高三差别大了,不过对于要备考其他的东西的人来说,日常似乎还在延续吧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阅历的变化,曾经感到热血的王道动漫,现在一想,怎么xxx怎么蠢,仿佛到处都是雷点
像是童心已泯,这种是身份和阅历的综合
还有确实应该怪罪于时间的无情的,英雄迟暮,美人白头,一代新人换旧人之类的,喜欢的节目不再更新,喜欢的游戏停服,曾经拥有的物品损坏了之类的。仿佛这些更迭也一并带走了某些热忱
不过所谓自我失去或改变的情感,本身就是伪命题,就跟打翻了半瓶水,乐观的人庆幸还有半瓶,悲观的人苦恼只有半瓶了一样。
这里甚至仅靠基本事实一,二就可以解决了
怀念学生时代之类的,是怀念那种氛围,那么一是可以通过身份的转变,或是找到某种类似梦想的东西来再现那种氛围,体会再一次为了什么东西奋斗的感受,二来可以感受他人的此类氛围,来回想起这种感受,比如去看《十字路口》这种小说,或是在网络上给人答疑之类的身临其境,至于怀念学生时代的人际关系什么的,当然是归于后面的种类再说,此处不要误会,只限于自身失去或改变的情感。
像是再看老动漫感受迥异之类的,无法从从前的作品里感到类似的感受,但类似的感受的作品一直都有啊
曾经有过的那种期待明天更新而今天早点入睡的心情,难道现在就不能有了吗?
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不要自我否定。
至于失去的童心之类的,我觉得更多的是缺少契机,在类似综艺的节目里,大人也常常玩一些小孩子的游戏,初次拿起电锯修建原木的工人,会想起从前捡到路旁的树枝对着树叶枝丫挥砍的感受吗?
在某些合理的情况下,在不用于氛围对抗的情况下,想做就做
而有时可以营造这种合理的情况
至于应该怪罪于时间的东西,本来不应该在这里的讨论中,我是常常去收获与第二次第三次的感动,而不愿去接受一代新人换旧人,按理来说,应该也有些人是可以像喜欢上旧人那样喜欢上新人,只是我目前还没有实证过。
接下来先谈爱情吧
Lchrise 人们经常会提起“爱情的魔力”,这个词实在妙不可言
某天突然发觉,对方的一点小动作都是那么令自己着迷
通常情况下,大家会称之为“恋爱”,可说白了,这只是一种错觉
所以终究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到那时候,“爱情的魔力”就失效了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以前他们可是会在女儿面前大大方方亲热的那种,真真正正的笨蛋情侣
当妹妹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情况就已经很悲惨了,每天都在大声吵架
这种事情听起来很搞笑,丈夫明明喜欢的就是妻子好强不怕事的性格,然而不知不觉讨厌起她傲慢不客气的一面
妻子明明喜欢的就是丈夫严肃温柔的性格,然而不知不觉讨厌起他胆小神经质的一面
说到底,两个人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已
常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仿佛所谓爱情真是“灰姑娘的魔法”,
像《舞散樱》这样的,让人唏嘘。而如《花束般的恋爱》那样的,也让人唏嘘
就算是大部分所谓相知相守相白头的爱情故事,在我眼中也有决定性的错误,因为很多实际上失去了乐趣,生活趋于枯燥的日常,所谓的爱情不知不觉间成了亲情。
就拿上面引用的《舞散樱》的这段话来说,我真的很好奇,这样的夫妇二人去听一首类似願い~あの頃のキミへ~会是什么感受,《花束般的恋爱》中的男女主去听一首类似 たぶん又会是什么感受
人是会习惯的生物,就像某种气味闻久了就渐渐感受不出来了一样,情感似乎也是会怠惰,变质的东西。
如何找回曾经的那份心动?共同的日常又是为什么会的枯燥,失去期待呢?
最开始恋爱的双方都受到“爱情的魔力”,都心甘情愿的“多付出一点”,后来习惯后,这“多付出 一点”就成了迁就,不说出来积怨在心,终有一日情感破裂成了上述《舞散樱》的例子,而说出来的人,也只是双方都理解了,各退一步,用以维持枯燥日常,这“多付出一点”就成了将就,将就的多了,就成了《花束般的恋爱》了吧
无论是迁就还是将就都有问题,因为无论是迁就还是将就都是违心的。
我们应该需要某种“扭曲”,某种“借口”
现实的琐事,必须做但没人想做,这种想法是可以“扭曲”的
比如“愿赌服输”的心态,如果是因为输了游戏而带来的惩罚就是去解决这些琐事,就算是连输十天连着十天都要花费精力去处理琐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心甘情愿”吧,因为愿赌服输呀,也许下一次赢了呢?如果这么相信的话,如果有所期待的话,自然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吧。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只想说明,尽管可能没有所谓“爱情的魔力”,至少所谓的迁就,将就的心态是可以扭曲的。只要让自己觉得理所当然就可以,就像是打翻了半瓶水,当然可以悲观的意识到只剩半瓶了,也可以选择乐观的心态,去庆幸还留有半瓶。
这里举的以游戏输赢来形成愿赌服输的心态面对麻烦的琐事,算是个通解(前提是双方确实愿赌服输)
这样的话,至少大部分的矛盾与不满都可以倾诉,而不是迁就或将就吧
然而,我所期望的并不只是解决矛盾的手段,我想保留最初的心动,生活的乐趣,爱情不能变成亲情
“爱情,首先是种本能” --《霍乱时期的爱情》
···········
《魔女恋爱日记》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对夫妇
帅气的男人和美丽的的女人很自然地在几次偶然相遇后,相恋了
他们心心相印,两情相愿,仅仅如此,整个世界仿佛变得华丽和温柔,两人迎来了仿佛是童话一般的时光
在这个世上最美的那一瞬间,他们二人立下了永恒的誓言
如果是童话故事,这里就将迎来幸福的结局吧
但是,人生却并不如此
少女终有一天会老去,变成老婆婆,脸上也爬满皱纹
生活的劳累侵蚀着他的美丽,贫苦扭曲着她的心灵
时常见不到丈夫,让她的抱怨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丈夫的头发也渐渐稀薄,肚子发福
那双总是眺望远方梦想的眼睛,现在,也只能映照出不断重复的日常
以前那满满的甜蜜爱恋,现在却消失无踪
渐渐地,两人连话也说不上了
在这里,我们看不见一点点以前那美丽童话的影子
故事到底在何方?
某天男人········带着妻子出去散步
事到如今交谈的话题也没有,走在看惯的近处,对二人来说只有痛苦
妻子也被不融洽的想法驱使
偶然从路过的车窗上瞥见自己老去的身影,与坐在里面的美女相比,感到忧郁
揣测这特地今天邀自己出行的丈夫的意图而变得抑郁起来
这种感情传达给了丈夫,两人的散步一点也不融洽
说到底我为什么要今天邀她出来?赶快回去吧,况且,还有想看的电视节目
偶然,树叶间隙间洒落的模糊日光照在妻子脸上,在那时,丈夫觉得一瞬间仿佛见到了年轻时的身影
所有的一切都仍联系着,即便是现在,什么都没有消失,只是去了远方
然后········
男人脱口而出
“和你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你在说什么······”妻子低头说道········
然后二人回到家中
其实像《爱情公寓》中关谷悠悠他们那种“存档”“读档”也挺好的
枯燥乏味的日常是可以改变的,然而大多数人只会习惯,或者说无动于衷
逐渐互相看不顺眼,经常吵架什么的,这种时候去想些“愿赌服输”或是“存档读档”这种看上去天真的像是热恋的笨蛋情侣才会做的事情,是否会像是本能的否定,觉得幼稚,不可理喻呢?
男人脱口而出
“和你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你在说什么······”妻子低头说道········
然后二人回到家中
这个时候,妻子应该也会回忆起那种羞涩的感情吧
只能说“不要温柔的走进那个良夜”好吧
接下来谈友情吧
友情应该是受身份影响最大的
最直观的就是小学毕业后的小学朋友,初中毕业后的初中朋友,高中毕业后的高中朋友等等
不光是毕业,能够认为的任何一个身份的变化,工作,结婚,变故,退游等等
就算地缘相近,也只能相当于有一个地缘身份关系
而且,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倾向于小人之交
互损比互相吹捧鼓励更加快乐和真挚,越长大越是如此
《未闻花名》的超和平busters,最后由面码重新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现实只能像《stand by me(伴我同行)》中那伙人一样吧,寻着铁路找尸体,一起谈笑一起探险,回来后暑假结束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生活。
“后来,我再也没有遇到像12岁时那样要好的朋友了,或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我自己更是主动疏远的一方,主动选择边缘人的人生,在身份转换的同时不带走任何东西
由我来谈逆转时间什么的未免太虚伪了,
被动的人就只能想方设法延续同一身份的时间,不过这种模仿本就无力和虚伪,也没有必要
就算身份不变,人的喜好也不尽相同,同样喜欢的事物,喜欢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至少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我认为人与人是不可能能够理解的,或者说在扭曲中我逐渐无法擅自想象,这更像是一种扭曲的责任感
事实上,走在路上碰到曾经的那些朋友,是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是主动上前寒暄,来个友情的碰撞呢?
我会选择前者,是因为我会怀疑,乃至觉得麻烦,或者说,我不想擅自的抱有任何期待,至少现在是这样
不过对于不怀疑的自然的选择后者的那些人,曾经的朋友还是朋友,时间根本影响不到什么吧。
而且,这些人在不同的身份下都会结交到新的像从前那般要好的朋友
就像也有无数从小到大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