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前打开手机看了看明天的课表,非常繁重感到不愉快。然后我突然想,为什么我感到不愉快?因为我不想去上这些课,又必须去上。为什么必须去上?我不去老师扣我平时成绩,挂科风险增加。然后我又去想象,假如以后每天作息变得和上高中时一样,5点起床11点睡觉,想了一下害怕就放弃了。
在思考中觉得,痛苦的来源有很多种,而压迫便是其中很大的一个来源,很多痛苦来自于压迫。
这倒是能从身边很多人或事看到了,学生群体、工人群体,都经常能看到。近几年抑郁的、跳楼的、自杀的,不在少数。
进而又理所当然去想,那么既然被压迫痛苦、为什么不反抗?不被压迫,不就不痛苦了吗??
进而又去联系现实去想,因为很多反抗没用,留下的是失望。印象最深的是23年进复读学校时,24小时呆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想要逃却逃不掉的感受令我难以忘记。
再如5点起床跑操11点睡觉的一些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也非常厌恶这种作息,但也没办法。今天朝班主任、家长大吼一句“我不要5点起床”,明天直接挨一巴掌打在脸上O_o。
明天的课程我不想去上,学校给我扣平时成绩无可奈何。
一些团体、机构的规则,仿佛高于法律之上,逃学、逃课本身不构成违法行为,但这些团体有自己的规矩,处于团体的人被束缚着。
我父母是中小学教师,之前经常谈到过,学校某某孩子,或是每交上作业、或是被老师家长骂了,从高楼一跃而下。父母叹息,大好青春和未来被埋葬了,对家庭和朋友都是打击。
这种事情不在少数,每次总结原因时,很多老一辈的人喜欢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打不得骂不得。
当然极端行为十分不值得提倡,但其中还是能有一些共鸣和理解的。很多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被恐吓的环境。小学生交不上作业、从高楼一跃而下,怕老师、怕家长;
还是很不提倡,但我同时又非常理解。很多时候个人力量不足以应付外在的压迫,有的人就会做出残害自己的极端行为,一方面因为太痛苦而想去逃避,另一方面也有寄希望于“感动压迫者”的成分,用自己的善良去理解非善,会去想——或许由于我的死亡,压迫者会良心大发,有所感化吧。
那位跳楼的小学生,很多人想怎么这么傻,交不上作业不至于跳楼吧。然而真交不上作业,小学生大概还是要挨骂的,他不想被挨骂、然而没找到好的方式,最后跳楼了。
于是将这些总结在一起,总结出痛苦来源的一种情况——
一些时候,痛苦的产生来自于外界或自我的压迫,违背了人的正常欲望和需求,同时个体又不具备足以反抗压迫的能力,于是痛苦。
联系现实,如今面对现在有能力去做、去质疑或是反抗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压迫自己了。没有能力的事情,先慢慢培养自我,待有能力时去解决